两大平台正式揭牌,上海硅巷科技创新迎来加速新时代

2025年2月12日,对于上海科技创新领域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日,“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两大平台,在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正式揭牌。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发展迈入了全新的阶段,科技创新的加速模式正式开启。

两大平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

“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的重要组成模块,承载着推动街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使命。前者旨在通过连接各创新体拥有的丰富科研、产业、资本等资源,打通创新生态链,发挥体系协同创新的力量,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帮助科创企业从初创阶段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长宁区政府以及新微科技集团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为这一平台的顺利揭牌和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后者,“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则专注于创新成果转化之前的概念验证环节。这一平台致力于打通创新策源输出的“最初一公里”,通过提供专业的概念验证服务,加速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转变。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有效缩短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周期,还能够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更为高效的支持。

长宁区政府:积极推动,全力支持

近年来,长宁区政府在推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从2022年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成功申报,到2023年11月正式发布《“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三年行动方案》,再到2024年将“上海硅巷”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长宁区委常委会“一号课题”,长宁区政府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空间布局等方面均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硅巷”区域内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整体功能和品质,长宁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区域内已批规划、权属、现状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梳理工作,确定了兆丰广场、亨通国际、联通大厦等现有载体近80万平方米,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资源。

此外,长宁区还通过城市更新,新增了WYSH翡悦里、新象限·武夷、又又中心、硅巷创客厅、新秀汇等5个科创新空间,这些新空间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区域内的创新创业生态,也为科技企业和初创团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科创企业:借力平台,加速成长

对于科创企业而言,“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的揭牌,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以新微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新微系科创企业,将通过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上海硅巷”生态体系紧密融合,进一步连接丰富的科研、产业、资本等资源,实现快速成长。

同时,“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的专业服务,也将为科创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前的概念验证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帮助企业加速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转变。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将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助力其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展望未来: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未来发展蓝图已经清晰。长宁区政府将继续整合科创要素资源,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助推“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该孵化器将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为创新策源,依托新微科技集团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与产业生态优势,致力于建设具有“上海硅巷”特色的高质量孵化器。

在功能定位上,高质量孵化器将覆盖初创团队、早期项目的概念验证、孵化培育,突出对科技企业种子期至成长期的全周期培育、全方位服务。在空间布局上,一期规划了包括新微智谷T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号楼、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南天大厦裙楼等在内的多个载体,为初创团队、成长型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不同的孵化加速空间和服务配套。

运营主体方面,由专业的园区管理公司负责高质量孵化器的运营管理,专注于为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孵化服务。同时,园区公司还将与专业化社会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开放的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科创指导、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投融资、国际合作等系列服务。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未来发展,不仅关乎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更关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长宁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科创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硅巷”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为上海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